真实、自然就是美,一碗风骨,真实普洱

文化出版

文化实力 - 文化出版

李辉|一次藏茶改变一生的志趣 ——记韩国“最真实的老茶收藏家”朴昌植先生


茶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当社会全速走向科技和太空的时候,这些人却在追求烟火和山野。新时代在行进中留下了一份档案,这份档案是一片树叶,交由茶人来守护。习茶十九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茶友,还有很多茶友选择成为茶人。接触茶、爱茶、成为茶人,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看起来还有点随性甚至任性,其实承载了这群理想者的执拗,他们希望生活是美的,人与人是温柔相待的,时光是缓慢的,自然是敬畏的……他们可以勇猛精进,也可以恣意放达……茶是他们走向“道”的桥梁。把这些因茶相识的人和故事写下来,是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能在你人生的风雨中提供另一种参考。


明人袁宏道说:“世人但有殊癖,终生不易,便是名士”。大约人情相近,同属东方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同根同源的韩国也不乏“殊癖”之士。即便当今,韩国以相对西化的生活方式为主,也有“茶癖”之人存在。在韩国,普洱茶界素有“最真实的老茶收藏家”名号的朴昌植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朴昌植先生在韩国素有“最真实的老茶收藏家”名号,是韩国70年代和80年代交替期间的“1.5代”韩国普洱茶人代表。


朴昌先生1956年出生韩国富有家庭,庆北朴姓宗亲长子。韩国普洱老茶收藏者、研究者,历任高级教师36年后退休,日常生活以喝开始。说起朴先生与普洱茶的缘分,不得不说他和妻子李贞美的爱情故事。朴昌植先生家的主业是制酒厂,学会喝酒比同龄人早,也爱酒,年轻时是不喝茶的。1972年,也就是18岁那年他和妻子恋爱了。妻子李贞美大学本科学的是经营学,硕士攻读的是美术学,大学期间便开始专业学习韩国茶礼和日本茶道。在爱屋及乌的影响下,他开始关注茶,和爱人一起喝茶聊茶成了恋爱的必须步骤。1978年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茶不仅成了他们的月老,更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共同爱好,也因为茶,两人在生活中几乎从未吵过架。看着他们一起喝茶玩器,朴先生的母亲打趣他们结了婚也像过家家。80年代初,在上任韩国茶礼院院长的举荐下,妻子李贞美继任了韩国茶礼院院长一职,从此和茶的缘分就不仅是个人爱好,还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茶也更加密不可分。




朴昌植先生与夫人因茶结缘的缘分。中年时期,二人的茶生活。

普洱茶最早被韩国茶人接触是在上世纪70年代,但喝的人屈指可数,这一小部分被称为韩国“普洱茶第一代”。即便到了80年代,韩国喝茶的人群仍是极小众的,喝普洱茶的就更少,而且大家都不知道喝的是普洱茶,找茶也说找黑茶或圆茶、饼茶、七子饼茶,更不知道普洱茶的原产地在云南。当时,因为中韩尚未建交,喜欢喝普洱茶的人只能到香港和台湾购买,接触的也都是老茶,只有老茶有价值也是当时的品饮主流。

作为1.5代”的韩国普洱茶人代表,朴昌植先生也是在80年代开始到香港购买普洱茶的。虽然韩国本身产茶极少,妻子对茶的品饮要求是极高的,她主张喝茶一定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喝最好的,因为茶叶并不是日常必需品,作为奢侈品的饮料它是为健康而来的,为精神享受而来的。在妻子的鼓励下,他们卖掉了首尔江南两栋闲置的房子,大约等于当时人民币1000万,并用这笔钱先后三次到香港购买了总共不到300公斤(大约120筒)的普洱老茶。这批普洱茶多为号级茶,印级茶都少,在今天会让所有爱茶人癫狂:福元昌、同庆号、庆昌号、同昌号、同兴号、敬昌号、宋聘号、江城号、鼎兴号圆茶、鼎兴紧茶、勐景圆茶、勐帮紧茶。印级老茶只有种,大字绿印蓝印铁饼和早期红印



▲在妻子的鼓励下,朴昌植先生卖掉了首尔江南两栋闲置的房子,购买了当时极有代表性印级茶和号级茶约120筒。

上世纪80年代是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爆发期,各文化领域也充满了活力,70年代极小众的茶到了80年代以后从寺院开始慢慢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但还是小众。当时的大多数喝茶人并不是很懂茶,所以更爱买贵重的茶器,茶会也开始慢慢兴起,但功能多偏向于社交平台。直到2000年,韩国普洱茶市场才慢慢扩大,到了2006年喝茶人之间开始谈论普洱茶,做茶人关于普洱茶只言片语的言论也多了起来,但喝过老普洱的人并不多,所以存在一些偏颇之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韩国茶礼院院长的妻子李贞美和朴昌植先生在2006年以私人名义成立了韩国宗贞茶礼院,并发起了“自然主义茶会”,承诺至少举办10期茶会品饮老普洱,第一次就用了庆昌号30克,50年代早期红印70克,这样的茶会即便放在今天的中国或韩国也是很奢侈的。更可贵的是,自然主义茶会是公益茶会,不收取费用。就这样,朴先生拿出老茶分享给爱茶的人,希望大家真正了解普洱茶和其它茶类的区别,了解新茶和老茶的区别,让喜欢茶的人认识普洱茶的丰富性、对健康的好处以及存藏的魅力和越陈越香的时间价值。这10期自然主义茶会,还让很多爱茶人变得谦虚、慎言、恭敬、慈悲,朴先生说这是茶会的意外收获,也是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今,距20078月最后一期自然主义茶会已经过去了13年,至今仍有茶人谈论自然主义茶会的感受,这是朴昌植先生和妻子最为满足和欣慰的地方。




朴昌植先生与妻子发起了“自然主义茶会”公益茶会,让喜欢茶的人认识普洱茶的丰富性、对健康的好处以及存藏的魅力和越陈越香的时间价值。

在韩国,太多人会问喝普洱茶近50年拥有珍贵普洱老茶的朴先生为什么不做普洱茶生意,朴先生说:“我的性格不适合经商,只是得祖辈财富的庇护,和心爱的妻子,可以自由恣意的爱一样东西。而我们爱的这样东西,在近50年的时间里滋养了我们的身体,也滋养了我们的精神。因为爱茶的这份志趣,我们平凡的生活在繁忙的现代生活里是那么的诗情画意。”作为我的先生金容纹的挚友,朴先生每年都会随金先生去云南的茶山待上一段时间,在山上他除了拍照就是和当地的茶农朋友喝酒,从不谈交易。而我们也时常到他大邱郊外占地三亩多的家,蹭上一泡他已为数不多的老茶,看他泡茶给孙子孙女喝,看他和夫人精心打理两亩日式庭院的一花一木。

现在的朴昌植先生也喝新茶,但只喝树龄大的。在他看来,虽然自己的老茶所剩无几,已经没有条件天天喝老茶了,但至少可以喝比自己年龄大的古树茶,这已是人生幸事。而金容纹先生深信自己小堆慢发酵的倚邦古熟会出现当年宋元号的风采,这让没有喝过宋元号老茶的朴先生心心念念,最终爱上了依稀初俱老茶风韵的智默倚邦古熟。



朴昌植先生虽然从未做过茶叶生意,但是每年都会到云南茶山住上几天。

现在老普洱茶都是由过去存放而来,我们现在存放的普洱茶经过20年、30也将会谱写新的普洱茶历史。一片叶是如何变成一杯茶汤?是普洱茶树的生命力,辛勤劳作的茶农和制茶人,最后是给我提供好茶的茶商们,感谢他们让我喝到一好的普洱茶”朴昌植先生这种怀慈悲之心、恭默如茶的品性,让他的人生也如茶般芳香沁人。

羡慕哉!人生何其短,择一事成癖,择一好终老,足矣。



朴昌植先生的家与孙女,儿孙满堂,与茶终老,甚至欣慰。

(该文发布于《普洱》杂志2020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