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自然就是美,一碗风骨,真实普洱

文化出版

文化实力 - 文化出版

李辉|精行,一种“硬核”的茶人精神


茶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当社会全速走向科技和太空的时候,这些人却在追求烟火和山野。新时代在行进中留下了一份档案,这份档案是一片树叶,交由茶人来守护。习茶十九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茶友,还有很多茶友选择成为茶人。接触茶、爱茶、成为茶人,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看起来还有点随性甚至任性,其实承载了这群理想者的执拗,他们希望生活是美的,人与人是温柔相待的,时光是缓慢的,自然是敬畏的……他们可以勇猛精进,也可以恣意放达……茶是他们走向“道”的桥梁。把这些因茶相识的人和故事写下来,是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能在你人生的风雨中提供另一种参考。


说起茶人,大多数人觉得应该是安安静静,一身素色布衣,优雅地泡着茶的样子,很古典很禁欲很佛系也很美。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茶人的形象。如果茶仅仅只是美,我想是走不到今天的。




▲唐山智默堂·茶事专业空间。

茶圣陆羽说“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可见对事茶这件事要求有多硬核,这简直就是君子的标准。习茶事茶19年以来,遇到很多具有榜样作用的茶人,其中“俭德”之人不少,但称得上“精行”的确实不多。唐山张姐,就是一位以“精行”事茶的茶人。

认识张姐时,她已经做茶五年,绿茶红茶乌龙做了个遍,也学习了个遍,最后走向了普洱。确实如茶界公认,普洱茶是所有茶人的终点站。我们相识在天津首场的茶博会上,当时正是云南的普洱茶在北方如火如荼蓬勃起势的时候。因着一款有些北方范儿的生茶,爽朗干脆、朗阔真实的气味,我们趣味相投,相知至今。后来就有了很多关于茶和时间的故事。这些都是后话,开头说的是故事之初。




唐山张姐,以“精行”事茶的茶人,一位优秀的普洱茶美学“导赏者”

张姐是唐山人,平实的教育工作者身份,绘画专业,在职业教育学校任职,工作之余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花在了茶事上。因为挚爱和能承担起这份挚爱,她在离家就近的地方开了一个小茶店。要知道在当时,也就是十七年前,爱茶不仅要有一颗文艺的心,还需要充裕的物质基础,所谓一入茶门深似海。因此,这家小茶店的落成,在张姐看来至少完成了“以茶养茶”、“以放养息”的减负感,也给自己的痴爱有了交待,独乐乐之余,分享的喜悦和满足越来越充实着自己,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志趣相投的茶友。在后来不断学习,不断寻茶觅物的路上,也变成了不仅仅是自己个人喜好的推动,更多的变成了对茶友的责任。在她看来,千千万人中,独有你因着茶遇见了我,把你口中之茶全交付给了我,每一个喝茶的你,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每一份信任都需要全心回报。

唐山张姐的精行,当然不止于此。

当年,为了做普洱茶,张姐决定从根源开始了解。于是,她先到普洱茶的各大论坛扎营,向各路大神提问,好不容易混到脸熟,和前辈们上了向往已久的茶山。彼时的云南茶山,道路并不通畅甚至可以说是艰险,大部分地区柏油路都是奢望,更不用提一键导航直达目的的便利了。上了茶山,张姐突然发现,茶山关于“农业板块”的部分并不美好,除了日常劳作的艰辛,在莽莽群山中寻茶犹如盲人摸象,“学费甚多”,隐隐有一种“上了山就更不懂茶”的失落。

带着茶山之行的失落,张姐决定重回城市,重回茶屋。她要从自己最擅长的事开始,用自己的方法走进为之痴迷的普洱茶。




张姐的专业茶事空间每个细节都精心备之

重回城市的张姐,为了对普洱茶有整体的品质认知,她用了三年多的时间,逛遍各个城市大大小小的茶博会,把每场茶博会上大大小小商家的茶都喝了个遍。即便不能亲自前往的地方,也必定请当地的茶友帮忙品鉴自己关注的品牌和茶品。她执拗地认为,既然不能深入源头,那至少能专注成品的品鉴和甄选吧。后来的故事证明,这种执拗的笨办法成就了她在品鉴领域的底气。

在全国各地茶人疯狂的“上茶山”热潮下,“不上茶山也能把普洱茶做好”,成了她非主流的标签,当好普洱茶走向大众的“导赏者”,是张姐找到的方式。

张姐习茶的精行,也颇让我触动。六年前,张姐来到云南找我交流普洱茶,每一天,我们至少要喝七款茶,每喝一款张姐都会拿出本子认真记录,从第一泡到最后一泡。每一款茶品鉴结束,她都会掏出手机拍照,做好干茶、叶底、汤色的照片保存。品鉴过程的很多提问也刁钻实在,对于普洱茶的问题,她不允许自己仅仅止于含糊的了解,每一点都要求践行到、体会到。这在我分享教学茶事的这么多年里,如此认真尽责的人,没有出现第二个。这样的精行,也让张姐对普洱茶的品鉴,从熟到精,从精到通。再加上自己广泛的涉猎和美学根基,她最终成为了极为优秀的普洱茶“导赏者”。你会发现,和她喝茶是一件如沐春风的事儿。她经常用红楼、水浒、三国里的人物,甚至唐诗、宋画来引领你品味一款茶,让你能通过徽宗来识别倚邦典雅华贵的香气,通过关羽感受蛮砖刚柔相济的茶境……茶桌上只要张姐一坐下来,就会立刻变成分享会现场,只要她看到你的闪光点,都会不吝夸奖;只要是看到还可以提升的地方,也会中肯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但是,张姐的“精行”一开始并不讨喜,很多人都不适应,甚至觉得跟茶人应有的形象颇为违和。但越往后,就会发现,很多对她颇有微词的人愈发对她信服。仿佛验证这句话,越本真越长情。细细思量,任何行业都需这样精行的人,这个行业才不会像断线的风筝,飘得无影无踪,正如此时的茶业。




▲唐山智默堂·茶事空间每个角落都透着主人的审美趣味

盛世茶兴,饮茶、习茶、事茶在今天已经重新变成一件平常事儿。然而,对于这件事儿,今人还远远无法超越古人。我们祭出的仙、清净、纯洁、寡欲、美这些标签,它们都太轻了。在无法超越的高度面前,我们可以做好的事是——诠释。有什么比认认真真埋头做一件事情来得更为合理和重要呢?哪怕于千千万万茶中择一款好茶,哪怕喝懂自己眼前这杯茶。如果是制茶,那制茶就认真再认真些;如果是选茶,那选茶就认真再认真些;如果是说茶,那说茶就认真再认真些。

不断重复一件事情,每次都争取比上次好一些,其实是何其智慧的方法,因为太“简单”,大多数人舍弃了。

在如今的唐山,提起普洱茶,没有人不知道张姐的,她已经成功开创了自己的三个普洱茶专业空间,并且在所属的职业培训学校教授茶艺课程。因为品鉴的专业度、茶人所必需的审美及更高的人文关怀,她把每一个茶空间都做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人们可以从这里的一杯茶,一件器皿,一处灯光,一张座椅……感受到精行的份量。在这里,可以真实可见并体会一杯好茶所能承载的美和善意。



▲唐山智默堂·茶事(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大理路铂悦派底商586-588号 智默堂茶事),在这里,可以真实可见并体会一杯好茶所能承载的美和善意。


(该文发布于《普洱》杂志2020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