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为媒,在于与世界、与他人、与自己的和平相处。
——李辉
春华秋实,最完美的旅程,莫过于在耕耘的季节尽情播种,在收获的季节畅享回报的喜悦。智默·知默茶学堂2019年第3期(总34期)高级茶艺师课程已圆满结束。
分享的时光,欢喜而美好。每一次因茶而聚,我们总能有不一样的收获,关于茶,关于美,关于中式生活的思考……
“
我退休了,进入到一个有茶相伴的人生新阶段,希望能与智默堂一路同行。
”
雷鹏|北京
我从北京来云南,短短一年的时间,我就锁定了智默堂,决定以后人生都与智默堂相伴。有一次,我们朋友聚会的时候,朋友拿出了智默堂的“苦甜香”,当时是几款茶一起喝,但这款茶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让我一生都难以忘怀。主要是它突出了鲜苦的味道和自己对茶的认识,一瞬间就契合了,就忍不住问朋友是什么茶,这个茶一下子就把我引向智默堂。我开始接触智默堂,接触下来之后,我发现智默堂的理念、金先生、李辉老师、智默堂的人、氛围、气质、谈吐,完全是我理解的茶应有的元素。所以我放下了所有的工作,进入了有茶相伴的另一个人生的新阶段。我选择来到智默堂。
整个课程,我印象最深刻是在品鉴的过程,让我更细致,更系统,更准确的了解到了普洱茶,这些东西在外面基本上是接触不到的。同时,通过品鉴过程就找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那种感觉。来到智默堂,我更真实的看到了智默堂原本的样子,所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和信念,我更加坚定以后人生要跟智默堂相伴在一起。
来云南的这一年里,我的生活完全是由智默堂的茶相伴的 ,不管出去旅行也好,回北京探亲也好,或者朋友来休闲度假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茶完全是自己品质的一个体现。喝茶就影射了自己一样,所以决定跟智默堂相互陪伴。
“
我想建立自己的普洱茶认知体系,才能更好地让普洱茶回归生活。
”
森森|成都
这是我第二次来智默堂了,上一次是去年四月份的时候,当时来的时候就特别有感觉,要走的时候很想跟李辉老师说,我不回去了,就留在智默堂了。
我是因为智默堂“一碗风骨,真实普洱”的理念,喜欢上智默堂的。在我看来智默堂的茶品是真实的,金先生和李老师待人是真实的,围绕着智默堂的茶友们是真诚的。这种真实体现在智默堂的每款茶不论是口粮茶,还是到单株级的高端茶,每个人都可以接受,而且是乐于去接受,有些甚至钟爱。其实,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让制作的每一款茶都被人喜爱,首先要看制茶人对茶的投入和理解,同时要结合制茶本身的修养,最重要的是制茶人在做茶时的专注。金先生待人没有分别心,制茶也是一样,我们在喝智默堂的每款茶的时候就会有深刻体会,体会到金先生在做每款茶的心都是一样的,一心一意的严谨。
来智默堂习茶,我更专注。通过这几天课程的学习,我发现对茶投入了更多的情感,泡茶也更专注。我从成都过来,到昆明,和金先生李辉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学习。学习怎么泡好一杯茶,这种感觉跟我之前在自己的茶事空间泡茶完全不同,我在对茶这件事情上更加极致和专注。这是我们除了通过课程构建了一个专业的普洱茶认知体系外,最大的收获。这个收获对我在今后的习茶之路上意义匪浅。
“
我为什么在成千上万的平台中选择智默堂,因为我从最便宜的茶到最贵的茶中,都能喝到背后制茶人的真诚。
”
李芳|长沙
我从2017年开始认识智默堂,到现在有2年多的时间。市面上有很多的茶叶品牌,我们其实是有很多的选择,但是为什么我们这群人最终都来到了智默堂,我想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首先,智默堂茶的品质必须得到认可。其次,我们透过茶品去看品牌,去看制茶人,去看企业文化,员工氛围,不难发现,我们所有的选择是正确的。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做茶而做茶,并没有投入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但金先生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匠人精神,他对待每一款茶都是一样的心,不论贵贱、不论茶区、不论生熟。仅仅通过茶汤,我就能体会到金先生在制茶时的心境。很多人到茶山只是为了拍拍照,发发朋友圈,让大家知道他干了什么。很少有人能够像金先生这样,严谨,专注,默默地做好的茶。
而且智默堂有家一样的氛围。前两天我们在上花艺课,有很多被剪下来不用的花材。智默堂李姐就瞄一下看一下,捡了能用的花材,然后插在各种能用的器皿中,并没有人要她做这件事情,但她会主动去点缀空间,主动去做,这种心很难得。她不认识我们,但每次见到我们每一个人她都会点头,笑脸相迎,我就会感觉到这个企业给员工的成长是很幸福的,这个企业肯定会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