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堂

文化实力 - 茶学堂

普洱微史记


[傅巽《七诲》认为南中(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云南大部)的茶子为当地名产。

[] 樊绰在《蛮书》中写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节度使地辖今元江县、镇沅县、景东县、澜沧县以及西双版纳州等地。)

[] 李京《云南志略》(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旦则妇人为市,日中男子为市,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

[万历年间,谢肇淛《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

[] 天启年间,刘文征《滇志》称:车里之普耳山,其山产茶。

[天启年间,景东府新增茶税银一百二十五两

[雍正七年,设普洱府,以攸乐设同知,思茅设通判。同年,思茅设总茶店,茶山新旧商民,悉行驱逐。

[云南进藏茶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

传统普洱茶是圆饼形,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执行,每个重7两(今357克),七个为一筒,重四十九两,藏销和侨销。沱茶出现以前,内销茶也是圆茶。20世纪70年代初改名为云南七子饼茶

[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为解决土著稀少、贡茶采摘困难问题,复准汉人进入易武、漫撒等寨,给照经营。女儿茶、人头茶为团形,重二两至十斤不等,内销和进贡为主。清末贡茶,形制为七子圆茶、小五子圆茶、寿字大方砖茶、小方砖茶等。


1916年,下关永昌祥开始规模化生产沱茶。建国前的沱茶主要品牌有:茂恒、永昌祥的松鹤牌沱茶和昆明复兴茶厂的复兴牌沱茶等。

传统沱茶每五圆为一沱,每圆重五市两(老称8市两),每沱重二斤(市斤)半。中茶公司复兴沱茶每个重300克。三四十年代,茂恒出产小沱茶,每圆重二两五钱。下关茶厂建立到1962年,内销沱茶执行250克标准,1962年改为125克,1968年又改为100克。外销沱茶(7663


1976年批量生产,有100克和250克两种标准。

清末以来,圆茶茶饼重量混乱,一些茶商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初年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六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却生产每圆六两五钱每筒八圆的八子饼茶。

心形紧茶出现于1912年,当时是为解决团茶运输过程发霉问题而研制的,下关和佛海均有生产。恒盛公号、鼎兴茶庄、猛景茶庄,茂恒、永昌祥的松鹤牌以及康藏茶厂的宝焰牌较为有名。1966年全省停产心型紧茶,转为生茶砖型紧压茶,砖茶商标改宝焰牌团结牌

1986,应班禅活佛要求心形紧茶恢复生产。1990年下关茶厂正式注册宝焰牌商标。


19381216,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和中国茶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有限公司(TheYunnanTeaCorpration。注册金马胜利为红茶商标,碧鸡建国为其绿茶(烘青茶)商标(胜利和建国由于中国茶叶公司提出异议,于1942年放弃),注册复兴为沱茶商标,1941年,注册宝焰为康藏茶厂紧茶、小饼茶商标。1944年由于中国茶叶公司退股,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

1950,改称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1964年,改名为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1966年,成立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1972年,改名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1940,中国茶叶公司云南办事处和云南中茶公司勐海试验茶厂开始在佛海收购民间生产的圆茶和紧茶,造成勐海茶价上扬。1951914“8样式商标正式注册,此商标云南从1952年合法使用到1972年,此后,仍延续使用了一定时间。计划经济时代,云南省大多数茶叶产品都用“8商标。2005年,中国茶叶公司决定,“8由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独享,任何其他公司不得占用。

砖茶,过去主要是四川生产,云南解放前只有少量茶庄制作。1956年下关茶厂又开始小规模生产,1966年全省停产紧茶,改由砖茶代替。

饼茶(小圆饼)有两种,高档延续清代后期贡茶的小五子饼形制,1952年定标准为每个100克(60年代以后为125克,4个一包),5个一筒。抵档产品解放前主要销中甸的维西和怒江一带,康藏茶厂等生产,7个一筒,产量较小。

下关饼茶1953年由人工压制改为铝甑机器压制,有背窝;1955年改为平底、机压、无背窝。过去,沱茶基本单位是个,5个为一筒,又叫一沱。

七子饼茶单位是圆,小七子饼或小五子饼单位是饼。解放前云南中茶公司文件中就有七子饼叫法,但具体到茶叶统计时,三百

多克的大七子茶称为圆茶,提到饼茶,均指一百克左右的小饼。

圆茶(七子饼茶)50年代下关茶厂、勐海茶厂均生产;60年代,圆茶以勐海茶厂为主;下关茶厂1972年恢复生产。

1973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开办自营出口业务。这是云南出口口麦号最早为“73”的原因之一。

渥堆熟普洱茶由昆明茶厂和勐海茶厂1973年、下关茶厂1974年(出口紧压茶1976年)、凤庆茶厂1985年开始生产。此前,广东亦用云南调进原料生产发水熟普洱茶。

1976,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口麦号,饼茶用4位,头两位为该茶生产创建年份,第3位为原料毛茶中位等级,第4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散茶用5位,第34位为原料毛茶等级。现见到的最早的普洱茶口麦号为745275627572758175671766376563等(生产管理和内销散茶用3位,无前面的年份)。

1984实行内销茶彻底放开搞活,议购议销,除下关茶厂外,各厂开始自己组织毛茶原料。

1989,勐海茶厂正式启用大益牌商标;1992年,下关茶厂注册松鹤牌南诏牌商标。

1993用传统工艺生产七子饼普洱茶开始流行。

20世纪90年代末期,小茶厂风起云涌。一些茶厂一反过去用6级以下青毛茶生产熟普洱茶的传统,用3级以上青毛茶生产金芽普洱茶、宫廷普洱茶等。

1996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挂牌。

1996,原澜沧县茶厂改制为澜沧古茶有限公司。

1996,百茶堂云南陈香圆茶开始压制。

1998,西双版纳昌泰茶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4年组建云南昌泰茶叶集团。

199912,由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等9个单位共同组建云南茶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9,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1999,原双江县茶厂改制为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勐库戎氏)。

2002,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成立。

200668,云南易武正山茶叶有限公司成立,易武29家茶庄参与。

2006922,云南天下茶仓普洱茶储备交易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运营,从此彻底结束了云南省只产茶,不存茶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