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堂
识别古树茶
古树茶是市场的一个趋势,这是无疑的。很多人辨别古树茶都是看叶底的大小厚薄,以为叶大叶厚就是古树茶。
我们就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十余年的茶山考察,足迹踏遍有古茶园的地方。现场对不同茶树进行观察。得出结论:
叶大叶厚跟古树与否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而是跟茶种有关。茶树有大叶型和小叶型,有厚叶型和薄叶型。我们现场对不同茶树进行观察。市场上很有些用大叶厚叶的台地茶,采用轻度揉捻,制成松抛条,充当古树茶。很多顾客都存在着一个误区,以为大片叶就是古树茶,或是树龄较长的,所以现在市场大多造茶都是做成松抛型的。
普洱茶的树龄分类 普洱茶的生态分类
鉴别根据之一——香气
生长周期与根系的因数:·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含物质较差,但是茶多酚,茶碱较为丰富,这两者即显香又显苦涩。
·古树茶能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在香韵上的选择就一定要选择香气浑厚(非浓烈),杯香、汤香持久,且香韵沉稳者,香韵沉稳可以在泡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可闻其公道杯香韵,是否舒服(非浓烈,各区茶叶表现不同)。
采摘因素:
·台地茶,修剪、采摘频繁,香气高锐、单薄。
·古树老树相对台地茶采摘次数少,香气轻、漫、绵长。当然古树茶修剪、采摘频繁,也会出现香气高锐、单薄。
生长环境因数:
·台地茶,茶园种植密度高、物种单一,易形成虫害。根系浅养分不足,必须打药达到高产。这样的茶叶苦、涩浓而不化,汤水、香气粗糙,香艳冲鼻。
·非茶园茶,如【小树茶、老树茶、古树茶】亦或者【野放茶、荒山茶】多种植物共同存在,与雨林共生。香气内敛浑厚、清新爽利。滋味纯净,层次平稳且厚重。(有的老茶客最求苦、涩则觉得这些茶淡。淡而有味)
鉴别根据之二——甜度
一般人的舌尖和边缘对咸味比较敏感,舌的前部对甜味比较敏感,舌靠腮的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而舌根对苦、辣味比较敏感。
·古树茶此种甜说的是入口后(吞咽前)在舌尖或者舌面,这是古树茶优于单糖含量的表现。千万不能把回甘混为一谈,但其甜为高雅清甜,此等茶高于一入口苦涩的一类茶。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能够将各项滋味分离品味,既能领略,新茶客很难品出,甜度也是鉴别好坏之处,但不是关键,这也和生态环境,树种,时序,树龄有着紧密的联系。
·台地茶会打一些农药来增加这一部分的感觉,需谨慎舒服为上。
鉴别根据之三——汤色与醇厚
·台地茶茶汤多表现为黄绿色,茶汤淡薄,喝进口中还会有烫嘴的感觉,口感上也很硬,收敛性很强。(软硬可以和普通饮用水做比较,水硬茶软。这个感觉您可以仔细尝试。)
·古树茶,汤主要表现为茶汤稠密,流动安静如油(因为古树茶的氨基酸,果糖含量较高)。且非常透亮,入口比茶园茶软糯。汤色多为浅黄,汤色受水质,工艺影响只能作为佐证。
鉴别根据之四——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为茶的魅力,他只是指喝过茶后口腔的感受。
·台地茶因茶碱,茶多酚较多,收敛性强,回甜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但持久度较差,一般是头几泡有。
·古树茶此项滋味体现比较稳定,不知不觉中体现回甜甚至回甘,口腔生津湿润有持久的甘甜之感。
鉴别根据之五——苦涩度
苦涩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苦涩是茶的茶多酚,茶碱含量决定的。
·台地茶,含量较多或过于苦涩表现主要原因
一种是茶树龄较小,生长周期决定了内含物质的结构组成。台地茶的茶碱和茶多酚含量高于古树茶20%。(古树茶的氨基酸,果糖含量较高)
另一种则为茶树施肥,特别是尿素能迅速催长,但它会很快改变土壤结构,在台地茶仅能吸收的浅层土壤里碱性加强,所以就会造成苦涩增加;
·古树茶,相对于同一树种,树龄越大苦涩就表现越少。有的茶种本性显涩(如景迈,苦茶等等)则不作比较。
根据这两点原因可以告诉大家,苦涩绝对不是茶气,也不是说茶很刺激,放久了就不刺激了;还有人说不苦不涩不成茶这些均为错误观点。
鉴别根据之六——喉韵
喉韵也是非常之重要,一般台地茶是几乎没有的,不排除变成老茶后出现的;喉韵就是在喉部形成的舒适感(有清凉,顺滑,还有喉部所感受的香气),此感会使您呼吸都尤为的顺畅,舒爽度较高,香韵久留的感受,而且在呼吸时这种韵味会随呼吸带入口中,这种喉韵古树茶在喝完茶后均能持续很久,这则为上。
鉴别根据之七——协调性
一般普洱生茶很出现耐泡度的问题,正常出汤应可以泡15泡以上。
·古树茶:1到15泡应相差不大,最后淡去尾水应为冰糖甜,且无水味。
·台地茶:表现最好的6-8泡后,突然跟前几泡相差甚远。这就是所谓的【分水岭】,俗称开始有水味。台地茶的尾水通常有涩。
古树茶的尾水和台地茶的尾水区别是相当大的。协调性好的茶,稳定度高,就证明此茶的内质尤为丰富。内质对于一个差的陈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市面上那些苦涩强的茶转化才好的概念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