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堂

文化实力 - 茶学堂

普洱茶树浅谈


  

  普洱茶为,云南省一定区域内以乔木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制作,并且具有后发酵(陈化)能力的茶。

    其中共有几处必要条件,先说“云南省一定区域之内”。




    现今的普洱茶早已存在,有孔明遗兵种茶传说不绝,又有唐代《蛮书》、《云南志》典籍佐证。清时名重京师。我们这且不谈历史,这自从民国普洱工艺断代之后便是揭过另一页的事了。


其中存疑的是近到相距几十米,远至周边老挝、缅甸、越南境外的大叶种乔木就不能制作普洱茶了?其实大多茶人答案不同,大多茶人也是承认这种“普洱”的,但茶人们也一般称这种茶为——境外茶。并不混淆,其原由于长期生存环境、茶园管理加上云南以南一山分四季的地理天气特点境外茶实与境内茶有所差别。


     正紧的叫起普洱茶来大概是上个世纪末的事。普洱原在咱云南境内集散,非要定义一个概念以主要地区划定范围,那必是妥当的。



   其二的“乔木大叶种”

    咱来先看乔木的定义,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厘米。


    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古贡茶之地,六山中一山——倚邦。大家称之为“小叶种”,其实不然,地方县志曾记载倚邦茶引种四川,何种就不得而知。但是倚邦是乔木植株无人存疑,又不属于本土特大叶种。且看我找到的资料:



    小乔木型类属进化类型。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以10-14厘米之间。

这既符合历史资料,由于事实相符。


    叶种则是按叶片面积来计算,个人觉得这过于粗暴,但是用于圈定范围是有用的。做个大概的叶片分类资料便于记忆:

   (1)特大叶类: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宽5厘米以上。

   (2)大叶类:叶长10-14厘米,叶宽4-5厘米。

   (3)中叶类: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

   (4)小叶类: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

      (公式附于文后,有兴趣的茶友可试试)



    严格意义上中国境内真正的小叶种并不多,再加上淮南桔淮北枳的原因。倚邦茶用中叶种已经是很勉强,在此概之的地方以乔木概大小,大叶种概大多茶区品种(倚邦也可算个8成吧)。此乔木大叶种算是交代了。



    其三,“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制作”

    晒青毛茶曾被分入绿茶中,后便与熟茶一起单独为七大茶类之一。一是晒青具有一般绿茶没有的后发酵陈化,二是熟茶因数,同一茶总不能一脚踏两船。三是古法是没有熟茶的,工艺也与生茶相距甚远。工艺虽然断代,普洱这历史名茶是应该存在的。工艺会通过后人的努力儿找回。

熟茶,是70年代以后研究,以晒青毛茶加温加湿使渥堆温度自然发酵的再加工茶。



    其四,“具有后发酵(陈化)能力的茶”。

    越陈越香是普洱的优良品质,正常晒青工艺的普洱茶都具有越陈越香的能力。这能力的细节以后会进行介绍,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普洱的定义之一句,树大言不惭啰嗦一篇。如有错漏敬请原谅。

    树与大家共勉之,附上叶片面积的计算公式供大家雅玩。


叶面积=叶长(不含叶柄和叶尖)×叶宽(叶基和叶尖对折后的中间部位)×0.7注:0.7为叶面积系数据此计算公式:

叶面积≥60平方厘米的,称大叶种茶树:

叶面积≥4060平方厘米的,称大叶种茶树:

叶面积≥2040平方厘米的,称中叶种茶树:

叶面积≤20平方厘米的,称小叶种茶树。